3)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照不宣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

  原来,任何东西的发现和发明,都是遵循一个合理的过程的。聪明的理工学院团队们,先从改良火『药』着手,顺着火『药』的原料,一条线弄下来,就解决了三酸两碱的问题。

  当然,如果这是一条常规的发展路线,估计需要几百年。问题就在于,朱由检已经指明了方向,他们只需要沿着这条方向走就行了。

  和朱由检预期中不同的是,这帮子人找到了捷径,只是不是一样样去弄三酸两碱而已。

  “玻璃呢?玻璃能不能造?”作为穿越神器,太多的明穿作者把玻璃当做头等大事来写了。

  “皇上,你是不是弄错了?老宋说琉璃这东西根本不稀奇,内务府一直都有制造。”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

  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按照你说的办法,加入纯碱,试制了一些。你背后箱子里就是咯!”方以智指了一下,朱由检转身打开箱子,一堆瓶瓶罐罐『露』了出来。

  “你妹的。”朱由检从心底把某些人骂了一遍,真以为大明时代的科技有多落后,其实已经积累到快要迸发的时刻了,需要的只是一个指明灯而已。

  “高炉和转炉,也弄出来了?”朱由检不信了,这帮子人难道真这么逆天了不成?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