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阎应元到来_大明:从反清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阎应元到来

  卫队兵工厂工人就位后,接下来就要准备设备和火药生铁等原材料,这些事情不用朱慈烺亲自去做,他全部交给英国公张之极去做。

  作为京营二号人物和大明功勋,英国公张之极手中又有银子,他做这些事还是很轻松的,无论从京营库房还是其他渠道都能满足需求。

  三天时间,东宫卫队兵工厂开工,夏元吉率领三百工匠负责打造燧发枪,赵元华率领其他工匠负责研制打造线膛枪和米尼弹。

  燧发枪在明末已经被毕懋康研制出来,只因为打造的代价有些大,结果被那些贪官们搁置没有量产,如今有皇太子大力支持,夏元吉有信心让燧发枪尽快量产。

  线膛枪在西方早就出现,只是没有解决子弹问题,导致和滑膛枪没有什么区别,一百多年后随着米尼弹的出现,线膛枪的威力才得以显现。

  人们一直以为米尼弹是热兵器时代的产物,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各地土著就将尾部扩张原理应用于吹箭箭矢了。

  其中以南印度部落最为典型,米尼弹原型就是他们那种简单的纸筒吹箭箭矢。

  该部落的吹箭尾部是用柔软而有弹性的木髓做成的,通过木髓的扩大而顶住吹管的内层面,防止空气跑掉,从而把箭发射出去。

  有人在印度南部检查土著人所用这种吹管箭时有了灵感,并将其应用到近代火枪弹丸中,创造出极大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圆锥形底部扩张弹。

  线膛枪枪管内凸起的膛线让弹药难以装填,直接影响了线膛火枪的射速和射击效率,但极高的射击精度又让射手们又不舍放弃线膛枪。

  于是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现象,精英射手们随身携带木槌,并用木槌敲击推弹杆来装填的景象,而米尼弹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米尼弹的锥形弹头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

  线膛枪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弹底膨胀紧贴膛线,封闭住空隙,燃气无法外泄,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命中精度大幅提高,可以说米尼弹让膛线枪的实战价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大明工匠打造线膛枪不存在任何问题,又有朱慈烺提供米尼弹制造技术图纸,米尼弹将提前一百多年在大明问世。

  ……

  王恭厂几十人在他们百户徐良带领下开始工作,有朱慈烺提供的配方和研制图纸,相信在不久将来无烟火药将会在皇庄诞生。

  东宫卫队的训练一天没有停止,他们早上起来开始五公里负重跑,然后卸掉沙袋进行五公里越野跑,结束后开始做一百个仰卧起坐和一百个俯卧撑。

  这些只是体能训练,对将士们来说并不是很劳累,但长年累月坚持下去对保持体能肯定有好处,虽然体能训练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