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中央红军北上接应---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不一样,黄克诚却是在团、师级干部位子反反复复,光是担任团政委和师政委就反复不下四次。

  原来时空,还有更邪门的事,1940年抗战时,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前身115师344旅)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城因提出正确的作战建议而被当时土共中原局误解被免去司令员职务。

  但他从不消沉,始终带着饱满的革命精神指挥对日作战,更是越战越勇。

  皖南事变之后,他所率之部改编成新四军第3师,黄克城担任师长兼政委,该师在华中闯下了赫赫威名,解放战争更是在东北打下了东野第一王牌军的名号,这就是后来的解放军39军。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原时空黄克诚是开国大将,名列粟裕、徐海东之后,排第三。

  1935年9月9日上午,彭军团长、团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率第10团红军战士出发,沿猎子河北上。

  哈达铺街上人潮涌动,老百姓都来欢送红军出征。

  一队10岁左右的少年男女宣传队唱着革命童谣走过:

  红布条条胸前挂,

  一把马刀腰间挎。

  跟上红军闹革命,

  抗日救国打天下。

  矛子磨得锞灿亮,

  马刀飞快映红绫。

  四路八乡打土豪,

  锦绣河山遍地红。

  这里作为甘南与青海交界,当地百姓深受国民党军队欺压,中央红军到来后,都是把百姓当亲人,不仅说话和蔼,随时随地帮助百姓扫庭院,挑水满缸,比儿子、姑爷还好。

  所以,当地老百姓也同样把红军当亲人,军民一家亲啊。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中央红军对百姓的好。

  因配合作战需要,陈赓带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到红四方面军,张国焘故意找茬问干部团长的陈赓:“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哪支部队更好?”

  陈赓直率直地回答:“两个方面军的红军战士作战都勇敢,执行群众政策,红一方面军做得最好。”

  红三军团第10团9日当天从哈达铺北上,作为先头部队的1营红军战士在政委黄克城指挥下,下午3时到达寺沟镇附近。

  这里有鲁大昌部新编十四师两个连兵力在防守。

  土共的战将,许多人指挥作战很有特点,比如韩先楚看起来是大不咧咧的样子,但指挥作战狡如兔,行动迅猛如豹,所以也被称为“旋风将军”。

  而黄克诚指挥作战看似没有明显的特点,实在是因为优点太多,个个突出就显不出个别方向的突出。

  黄克诚的作战指挥包揽“稳、准、狠”的全方位,他没有上过军校仅是读了师范,但善于在战场上审时度势,所带出来的部队如新四军第3师后来的39军,战斗力超强,战术应用灵活,战绩巨大,战损还小。

  39军在群雄众多的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排名第一,都是打出来的,否则谁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