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五章、差距_重活之娱乐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参赛奥斯卡影片的条件是必须要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至少公演一周,因此各大公司只要是想冲击奥斯卡的电影都将在此期间推出,使之成为强片压阵的档期。

  这其中有一点要说明,在北美一旦那个影片在一月份获得奥斯卡的提名,马上影片就会引起观众的主意,让影片的票房大幅提高。

  保守估计大约提高1200万——2000万美元的票房,而演员一旦演员获奖的话,以后的片酬也可增加几百万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电影公司这么热衷奥斯卡和金球奖了。

  特别是那些文艺范的电影,仅仅靠电影院票房是绝对收不回成本的,必须靠录像带和电视转播回本!

  而录像带和电视转播凭什么卖高价!

  这就需要广泛的知名度!

  在好莱坞,奥斯卡的光环是最加名气的!

  比如后世的有名的哈维?韦恩斯坦兄弟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号称奥斯卡专业户!

  为了在奥斯卡上获奖!

  每年哈维都会投拍或者从各地买下大量具有奥斯卡潜质的电影,并经过数轮筛选,选出几个种子选手投入气力做最后的冲刺。

  他的公关方式,除了寄送电影dvd给评委这种惯有手段之外,送礼物、电话轰炸、举办内部放映招待会等都曾是他争取票数的绝佳手段。

  当然,也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幕后操作。

  比如1998年的奥斯卡,面对强大的对手《拯救大兵瑞恩》,哈维一方面雇佣了专业“水军”全城抹黑“瑞恩”;

  另一方面,他让《莎翁情史》的硬广铺天盖地的同时,还邀请评委们参加一切免费的各色酒会,举办各种各样明星出席的私人放映以及买断多个娱乐媒体专栏密集报道自己的影片。

  最终,莎翁战胜瑞恩,赢得最佳影片殊荣,也成就了“奥斯卡史上的最大冤案”,格温妮斯·帕特洛也被成为奥斯卡最大的水后。

  为什么哈维兄弟在奥斯卡公关上发动金元攻势,为了奥斯卡不顾一切!就是因为因为哈维兄弟两的公司必须靠着奥斯卡才能活下去。

  最好的例子就是米拉麦克斯发行的《怒海争锋》这部电影,影片的制作成本高达1亿1000多万美元,而在奥斯卡前的北美票房才6000万美元。

  如果没有奥斯卡的加持,这部影片一定会亏损,即使加上电视转播和录像带租赁都不可能!

  但是一旦在奥斯卡上获胜,靠着影片海外票房以及再次上映以及大幅提高的电视转播、录像带等方面的收入。

  哈维?韦恩斯坦兄弟绝对活的有滋有润的。

  至于得奖演员得到的好处就更大了!

  在奥斯卡,只要你能拿到影帝影后绝对是接片接到手软,赚钱赚到脚软,当然也可能扑街扑到吐血!

  不过奥斯卡影帝影后最少火三年是不变的定律!

  这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