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6章 曾参谈“礼乐篇”(1)_孔门学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夏问孔子:《诗经·卫风·硕人》篇里有这么一句:‘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就象画画一样,先有白底然后再画画,效果就出来了。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仁德是基础,一个人只有先有仁德,而后才能懂礼的呢?孔子说: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子夏!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哦?”乐歌满意地点点头,觉得子夏这个人,还真的很有脑子。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什么意思?”

  “先生这里讲的是传承!”

  “传承?”

  “先生说:我知道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现在!它的后代,杞国人熟习夏礼的人少了,不足以来证明我的话了;我知道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现在!它的后代,宋国人熟习殷礼的人少了,不足以来证明我的话了。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多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哦?”

  “先生感叹!要是有清晰传承就好了!所以!先生才让颜回给他写书,才拼命地刻录古籍!”

  “唉?”乐歌应道:“原来孔子让颜回抄书、刻录古籍,是这个意思!是为了传承!保存古籍!不让古籍失传。只有多刻录,才有保存下来的机会。”

  “然也!乐伯伯!”曾参应道。

  “其实!孔子说这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你把它放在这里的意思!”乐歌道。

  “乐伯伯!您说!”

  “你先生的话意中不仅仅说的是传承,还有就是!你先生孔子他想说的意思是:他没有说谎!他说话是有根据的。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要相信他说的话!是这个意思!”

  “是!乐伯伯!”曾经应道:“之所以我把他放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不然!前面都是先生报怨的话,是不是?如何只写先生报怨的话,那么!别人会误解,认为先生就知道报怨。还有!你报怨什么啊?你凭什么报怨啊?是不是?”

  “好!”乐歌叫好道。

  经过曾参这么一解读,好像前面的话就不散乱了,顿时就有了凝聚力。

  两人开始喝茶,之后曾参继续往下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什么意思?”

  曾参翻译道:“先生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哦?”

  禘:音dì,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典礼。

  “有人问先生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有哪些,如何去举行禘祭仪式。先生说:我不知道。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禘祭,知道这种规定的人,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哦?”乐歌应和道。

  孔子认为鲁国的禘祭,不值得一看。问题不是说禘祭规定和如何禘祭。而是说:不是天子的人也可以去禘祭,这是不合规定的!

  在这里!表现出他的不满!对当时人们禘祭的行为不满!并不是说:真的是“知道这种规定的人,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治理天下的!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那是气话!

  曾参继续说道:“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一样,祭神就像神真的在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没有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