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9章第 曾参谈“礼乐篇”(3)_孔门学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道:“对礼乐的要求,不要太过于苛刻,不要一刀切!要看本质!要表达人性之需要。”

  “我个人觉得!你把这一段话放在这里,有些上下文不接连。”乐歌坚持道。

  “那就让历史去评说吧!乐伯伯!我坚持己见!”曾参坚持道。

  “那你继续往下面读吧?让我看看后面的句子能不能跟这一句接连得上?”乐歌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释读道:“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树木做?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能使老百姓战栗,有敬畏之意!孔子听到后说:呀呀!怎么能这样说呢?这不是在隐喻鲁哀公的施政暴戾吗?既然已经说了就不再提它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了。过去了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

  “呵呵呵!”乐歌听了,笑道:“正如孔鲤说的那样:你先生说话是看心情啊!就同一件事,他心情好与心情不好,说法就不一样!”

  “这?”

  “这不明摆着:他在袒护自己的学生?”

  “这?”

  “要是他心情不好,或者是情况特殊,他可能就不是这么说了!”

  “那会怎样?”

  “还能怎样?还不是把宰我骂得狗血淋头?哈哈哈!”乐歌大笑道。

  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宰予!公元前522-公元前458年,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宰予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

  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他还向孔子提问一个两难问题: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跳下去救?跳下去则是死,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答复是:宰予这是在愚弄人。

  宰予昼寝,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

  “哪里呢?”曾参说道:“乐伯伯!我把它编排在这里,是为了上面一句的延伸啊?乐伯伯!你刚才不是说?‘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上下文不能接连么?而这一句,是延伸啊?表面上!先生是在包容宰我?但是!宰我这人本质不坏啊?就这件事,他的话说的太直接了一些,难听了一些,可并没有引起事端啊?是不是?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啊?是不是?乐伯伯!”

  “狡辩!”乐歌道。

  “乐伯伯!”

  “继续往下面念!”乐歌不耐烦道。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