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00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_这个旁白不对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受不断在近地轨道更换卫星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尽快在技术和发展方向上赶超,就会眼睁睁看着掌握廉价航天能力的组织垄断这份资源。

  而且据郭远所知SpaceX公司的技术还在持续发展,用猎鹰9超越冷战水平,只是马斯克航天计划的第一步。

  SpaceX星舰虽然发射失败了,但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

  万一他们能成功,就要完全颠覆航天产业的基本逻辑了。

  星舰火箭的每公斤发射成本可以压到200美元以下,只有传统发射成本的几十分之一,预计会像铁路取代马车带动沿途商业一样,激发全世界的航天发射需求。

  星舰的近地轨道极限投送能力预计达到200吨,按照SpaceX现在的发射密度,每年送到近地轨道的物资能接近一万吨,可以近似算成70亿地球人每人一克还有余,十万人的城市每年就能给自己发射一颗100公斤的专用卫星。

  廉价而普及的卫星,首先会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

  卫星在大气层外的高空,和地面设备之间没有障碍物,所以覆盖范围大;卫星周围都是真空环境,所以卫星相互交换数据不受大气干扰。

  自从人类拥有航天发射能力,各国最主要的应用就是通信卫星。

  过去发射一颗卫星不容易,必须用上很久才能回收成本,所以要抬高卫星轨道,让卫星远离散逸的大气分子,减少运行阻力,尽量延长使用寿命。

  最好是能把卫星放到同步轨道上,相对地面静止,可以连续发射信号。

  所以当时的卫星距离地面用户往往有几千甚至上万公里。

  为了保证远距离传递信息的可靠性,当时的通信频率比较低,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

  现在摩尔定律逐渐走到尽头了,集成电路能力提高有限,要进一步发展轨道通信,只能开发低轨道卫星。

  但低轨道卫星要承受极外层散逸大气的阻力,隔几年就会坠落,如果各国靠现在的航天发射能力去补充,最多只能搞总量几十、上百颗的中小型通信星座,比一个大国的作战军舰还要少,不可能直接对接普通用户。

  马斯克的第一代星链卫星,就能用流水线制造,单个成本只有50万美元,年产量4000颗,和华夏拥有的民航客机数量差不多,直接把通信卫星变成了大众产品。

  今后几年,一旦星舰实验成功,配合星链卫星投入使用,通信卫星数量和质量还会进一步上升。

  到时候的局势恐怕就不容乐观了。

  这时候郭远突然想明白了,为什么刘所长会对他的姿态平衡算法这么重视了,甚至让他一个“外人”进入了保密程度这么高的基地。

  看来是上头也意识到了未来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性了,所以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尽量突破相关技术。

  当然了,光是上头努力郭远感觉还是不够的,民间应该也要努力,至少应该多几个像宋明宇这样一心为华夏航空航天事业努力的人。

  多几家飞空航天这样的公司,少几家zk宇航这样拿航模糊弄人,骗经费的公司。

  有郭远这个老板干预,当天下午,双方就签订了合同,未来科技正式入股飞空航天,2亿的资金会在一周内分批次打到飞空航天的账户上。

  而与此同时,荀浩然也已经带着未来科技的技术小组去往了并州。

  这次技术小组一共有30人,荀浩然是组长,袁冬青是副组长,后续涉及到意识上传,赵礼毅觉得袁冬青在这方面的研究比他还要深入一些,让袁冬青去再合适不过了。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