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2章 欢欣鼓舞与青青子衿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屁较劲了。而且,他还不确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否有必要走到熬硝制硝的那一步。

  皮料有了,接着按照鼓框开口和鸟喙状倒钩的尺寸裁剪、钻孔,然后蒙上皮革,用鱼鳔胶的粘合边缘,再用皮带和麻线绑缚,使皮革扩张绷紧,牢牢固定在鼓框上。

  将麻线穿过鼓框一侧的耳朵,以便提携在手,或悬挂腰间。

  从携带方式看,更像是后世的腰鼓,只是材料和造型有所差异。

  削了两根木头当鼓槌,试着敲击两下,嘭嘭作响,声若惊雷,顿时引来众人的瞩目。

  他不懂鼓乐,胡乱敲打一阵,发觉不仅可以敲击鼓面,还可以敲击鼓身,因为内部空腔较大,轻微击打就可以产生共鸣,从而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

  张天将敲打鼓面和敲打鼓身两种音色组合起来,敲出一段极其简单却又无比洗脑的节奏:“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哒……”

  男人们都被这富有节奏的鼓声吸引,围拢过来,跟随着鼓点踏起步来,热闹非凡。

  制鼓不难,看一遍就会,很快,一个接一个陶鼓被制造出来。

  鼓作为节奏型乐器,很容易上手,音色好不好跟陶鼓的尺寸、鼓面大小有关,这是制鼓者要考虑的问题,鼓手只需要无脑挥槌,动次打次就完事了。

  当然,为了保证听感,张天还是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套路,现在还不到追求节奏变化的时候,能够敲得整齐划一就很不错了。

  继女子舞蹈天团、儿童笛埙乐团之后,男子陶鼓乐团终于登上历史的舞台。

  男人们欢欣鼓舞的时候,女人们在林郁的指导下用草木染出了“青青子衿”。

  草木染是一项很古老的手工艺技术,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采集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根、茎、皮、叶可以提取汁液,用作染料。

  但那时候的染料仍以矿物染料为主,这和当时的衣物原料有关,兽皮不容易着色,就算上了色,色牢度也不高,容易掉色。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麻葛丝绵的兴起,植物染料才开始崭露头角。

  草木染的发展历经了从生叶染、媒染、发酵染,到印染、套染、扎染等过程,林郁采用的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叶染,即将植物的染色部分直接在常温下粉碎榨汁处理后,提取出充满色素的汁液进行染色的方法。

  古人将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是染料中的五种原色,与其对应的植物染料林郁都有所了解,以后迟早要让族人们五彩斑斓的生活。

  除了青衣,她还用茜草染出一批红色的衣服,准备当作奖品颁发给运动会的冠军。

  ……

  众人小心翼翼地将祭品放在打谷场中央的台子上,上面已经摆满各色食物、陶器、麻制品、手工艺品等等。

  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哒……

  随着一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