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7章 规划与建设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的阶段后,则逐渐演变成文明。

  在上个世纪,考古学界常常拿城市、文字、青铜器等几个教条式的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阶段,但近二三十年大量国内外的考古成果显示这样的判断标准过于简单粗暴。

  林郁曾告诉张天,我国在18年最新归纳出中华文明的四大特征: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社会阶层、社会成员明显分化的现象出现;中心性城市的出现;大型建筑的修建。

  这也是两人的奋斗目标,远的不想,先把族人抬进文明阶段再说。

  这并非易事,他们现在连文化都算不上,孤立的遗址不成文化,起码要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要对周边的部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这个范围可大可小,以仰韶文化为例,其影响力扩及豫、陕、晋、甘四省,几乎涵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在这里定居了一年半,目前还没有发现本地土著的踪影,原本还有点纳闷,现在也可以解释了。

  文化有聚集效应,好比村里人都想进城,城里人都想去北上广,只要资源足够,人总是往高处走,总是朝着生活优越的地方聚集,人越多,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也越高。

  大河以西或许也有原始先民定居,但应该不成规模,零星分布在大山丛林之中,遗世而独立。这些孤立的小族群若不走出洞穴,同外界交流,注定会走向灭亡。

  比起寻找岩堡人的下落,张天对本地土著更感兴趣,对方掌控的盐也正是他所需要的资源,但他并不急于与之接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建设,先发展,氏族强大了,生活滋润了,自然会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

  天空祭司说了,他们不仅可以以物易物,还可以通过干活来换取物资。

  于是次日一早,岩堡人便拿着昨晚照葫芦画瓢制作的点种棒,跟着“前辈们”学习播种。

  如今开垦新田是来不及了,以现有的耕地,再搭配渔猎采集所得,供养五百多人绰绰有余。

  播种不难,岩堡人很快学会。多了一百多个生力军,效率大幅提高。

  完成播种后,女人们跟着前辈学习沤麻和纺织,男人们一部分去渔猎,另一部分则被天空祭司召集起来。

  “要盖房子了吗?”

  众人早有猜测,兴奋不已。天气暖和起来后,睡在屋内屋外倒没什么关系,不过他们还是想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没有房子始终不让人安心。

  张天扫过男人们兴奋的面孔,不仅有曾经的岩堡人,也有擅长建造的本族人。

  他听到了人们的议论,朗声道:“在盖房子之前,我们先修建一座陶窑!”

  目前他们使用陶窑没啥毛病,就是窑室太小了,平时烧点陶器还行,要是烧砖,效率就太低了,一窑产出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