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章 烧砖盖房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还不太现实。

  龙窑虽然是柴烧窑的集大成之作,已经将木柴的燃烧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但木柴的热值终究太低了,远不如煤炭。

  可惜这里是冀北,不是晋西,不然一铲子下去,指不定就能挖出煤矿来。

  现在缺的不仅是煤矿,就连分布极其广泛的石灰石矿目前也没见着半点影子。

  好在砖块的数量不算多,整个夏天也就烧出了两三万块,这个数量级已经超出枭目前的计数能力,张天也没细数,他只是根据每一窑的产量粗略算了算。

  盖房子光有砖块不够,还得有强力的黏合剂,将砖块牢牢胶结在一起。

  不管是后世的水泥,还是古人用的石灰砂浆、糯米砂浆,石灰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没有石灰石,张天只能用石灰石的替代品——贝类的壳。

  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碳酸钙。最早的时候,沿海一带的居民就常用贝壳替代石灰石,古人将贝类动物称为蜃,用贝壳烧制而成的石灰质材料称为蜃灰。

  《左传》和《天工开物》中都有煅烧贝壳制成石灰的相关记载,不过那时候还很少把石灰用于建筑行业,毕竟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是用于丧葬,利用生石灰极易吸收水分的特点,可以防潮和防腐。

  张天早有准备,平时吃的水产,各种贝类的壳都没扔,全部洗干净了储藏在仓库里。

  蚌壳原本也是制作各种工具的良好材料,因此族人们都不以为意,就算天空祭司不提醒,他们也不舍得扔掉,但连蟹壳和螺壳也要储藏,这就很费解了。

  现在,他们终于明白储藏各种壳的原因。

  当天空祭司说要把仓库里储藏的所有蚌壳、蟹壳、螺壳都放龙窑里烧成灰,所有人都惊呆了,但想到天空祭司经常做这种出人意表的事,也就不觉得惊讶了。

  男人们将这两年积攒下来的壳全部搬进龙窑里,稍微分开点放,以保证燃烧充分。

  煅烧温度通常在900-1100℃之间,之前的砖窑很难达到这种高温,龙窑则绰绰有余。

  烧制过程和烧砖差不多,但要尽量控制温度。

  碳酸钙经煅烧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会和碳单质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就是所谓的还原焰,在烧制瓷器时至关重要,但在煅烧壳类时则要尽量避免,以免出现过多的烧结现象。

  张天一边操作,一边给黄等一众窑工讲解,告诉他们在煅烧壳类时要少添些柴。

  当然了,张天也只是个理论派,他只知道该这样做,但到底添多少柴才能够煅烧出高品质的石灰,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地实践来慢慢累积经验。

  在等待龙窑自然冷却的期间,张天带男人们去挖黏土。

  这时天气已入秋,汉麻已经熟了,女人们在林郁的带领下采收汉麻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