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不一样的冬天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大豆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植物油脂,现今因为驯化度不够高,所以种出来的大豆籽粒还比较小,不像现代大豆那般圆润饱满,种皮也不是黄色的,而是乌黑色的,但味道是正宗的大豆味,营养就算比现代大豆差些,应该也不会差太多。

  大豆起源于我国,自原始先民第一次播种的那天起,大豆就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正因为大豆的营养价值高,最早是作为清贫人家的主要膳食,所谓“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也就是用豆粒做豆饭,用豆叶做菜羹,靠大豆便可养活全家人。就连陶渊明也不得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直到汉朝以后,耕种技术和农具的改革使得谷物产量大幅提升,大豆才逐渐从主食转为副食,衍生出豆腐、豆芽、豆浆、豆皮、豆油等各种美味的豆制品。

  以现有的工具,将大豆加工成豆制品太过奢侈,平时都是煮熟了直接吃,就是吃多了容易肚胀。前一阵大豆收获时,众人胡吃海喝了不少,以至于整个营地里彻夜都有此起彼伏的声响,大冷天的,晚上都不敢关门。

  如今最忙的时候已经过去,忙碌了一年,奢侈一把也无可厚非。

  豆腐暂时还制不了,因为制豆腐的过程需要用卤水或石膏点豆腐,这两种原料目前都欠缺,等以后找到了盐矿或石膏矿再说。

  林郁教女人们制作的是豆浆和豆皮。

  先泡黄豆,搅拌出混在豆子里的豆衣杂质,连同沫子彻底捞出后,静置浸泡三到四个小时。

  磨豆浆就比较费劲了,因为没有毛驴,也没有石磨,只能靠手磨,这也是豆制品不适合大量生产的原因。

  把豆浆连同豆渣舀入热水煮开,随着豆腥味逐渐消失,浓郁的豆香溢散开来,就意味着豆浆煮好了。

  用布过滤掉豆渣,林郁招呼女人们将豆浆分别盛入十来口平底的陶锅中,隔水加热,以便保持恒定的温度,煮浆结皮。

  不多时,豆浆的表面便浮起一层薄薄的油膜,这一层凝结的精华就是豆皮,又叫油豆皮。

  “可以挑皮啦!”

  林郁抄起一把木质的锅铲为女人们示范。

  挑皮是个技术活,需要对时间的精准把握和足够的耐心,林郁已经在私下练习过多次,找到了诀窍,不然也不敢开班教学。

  她用锅铲沿着锅边划开豆皮,然后将柔韧的竹条探入豆浆之中,轻轻挑起油膜,小心翼翼地搭在另一根竹棍上。这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格外小心,以免破了皮子影响卖相。

  女人们也都有样学样,用锅铲和竹棍挑起一张张薄如蝉翼的豆皮,挂在竹棍上。

  第一次挑皮难免弄破皮子,期间女人们的惊呼声就没有断过,但惊呼声很快又转变为笑声,新知识和新事物总是带来新的趣味,生来乐观的她们也很擅长从辛苦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