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7章 福禄寿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括制作陶器和麻布的方法。”

  教当然可以教,但他没说什么时候教。在对方投入天空的怀抱之前,他不会教他们实质的技术,只教语言、数字、符号等文化类的知识。

  眼见为实,就像牛娃说的那样,唯有亲自来桃源看过、生活过,他们的观念才会发生改变。

  还有这种好事?

  雁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桃源人的陶器和麻制品可太绝了!麻制品就不说了,完全是新的东西,陶器虽然其他部落也能做,但远远不如桃源人的陶器优质,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一口答应下来,生怕对方反悔。

  大雁部落开始同客人们交换。

  这也是传统,在抵达集会之前,大雁部落通常会把牛头部落、大鱼部落最好的东西换走,牛头部落和大鱼部落也很乐意和大雁部落交换,只要满足双方的需求,和谁换不是换?和大雁部落交换还可以减轻旅途的负担。

  不过这一次,交换的中心变成了天空氏族。

  他们带来的陶器和麻制品备受大雁人追捧,关键是天空祭司很良心,不像那几个垄断了陶器的部落漫天要价,他的要求对大雁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我要活的雏雁和雏鸭,一只雏雁或雏鸭换一套陶碗陶勺,三只雏雁或雏鸭换一匹布。”

  这太划算了!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大雁和野鸭子!就是捉活的有点麻烦,但难不倒他们,男人们立刻荡起双桨,去芦苇丛里寻觅水禽的踪迹。

  因为对方不识数,交换的时候要以绳结辅助,每取出一套碗勺来,就打一个绳结,算是记账,先把大雁部落要的东西留下,等他们返程时,再来收取“报酬”。

  除了水禽,张天还瞧见了另一样令他感兴趣的东西:葫芦瓢。

  葫芦宜菜宜器,也早早被人工栽培,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栽培葫芦可追溯至七千年前,但工艺葫芦的发展比较晚,自唐始,成于宋,兴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又因《葫芦娃》而闻名于大江南北。

  时至21世纪,仍有许多北方人家备有葫芦瓢舀水,葫芦也被赋予谐音“福禄”的美意,有着特殊的文化意涵。

  大雁部落的葫芦应该是野生的,普遍比较丑,上头特别小下头特别大,跟个冬瓜似的,但容积大,盛水方便。

  实用即正义,对原始先民来说,颜值没那么重要,好用就行。

  “这些葫芦你们在哪儿找到的?”张天问。

  “我们和葫芦部落交换来的。”雁羽如实相告,“这种植物别的部落没有,只他们的地盘有,因此十分珍贵!但真挺好用的,比陶器轻便易携,而且非常坚固,不容易坏。你们想要的话,等到了集会,可以和葫芦部落交换。”

  对这场盛会,张天是越发期待了,各部落带着各自的特产齐聚一堂,兴许还能发现一些好东西。

  ……

  从大雁部落前往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