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1章 回阳夏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更不要说某些地区有豪强和勋贵掺杂其中。

  如果对方侵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使出的手段可谓刀刀见血。

  朝堂上的有序像是辩论赛场,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地阐述着自己的意见。

  地方则如同丛林,手腕不够强大,要么瑟瑟发抖缩在角落,要么直接被撕咬分食。

  经过这般历练,陈洛自然会有长足的进步。

  他补全了以前忽视掉的细节,结果发现自己的大局观念更进一步,原本有些不理解的问题,豁然开朗。

  自己以前在朝堂上决定的某项政策,在具体的实施当中,总会被地方官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曲解”。

  比方因为战事需要,得加收一成赋收,有些地方迟迟收不上来,有些地方只能收上来半成,而有些地方看似收得很快,但根据墨家弟子的汇报,那片区域的官员激起了民愤。

  当时陈洛疑惑不解。

  要知道那一年地理的收成很不错,加收一成赋收的话,不会给百姓带来过多的负担,执行起来为何漏洞百出?

  现在陈洛倒是明白其中的原因。

  有些地方上的官吏为了政绩好看,往往会将收成往高了报,而之前就在暗地里给百姓加了不少税收,结果又要收新的一轮赋税,那他们自然短时间内拿不出来。

  有些地方的官员则会选择中饱私囊,每个人用各种手段去贪下这加收的一成赋税,而且用运送途中的损耗来遮掩事实。

  一个人的贪墨算不得什么,可一层又一层的贪墨下来,地方上的粮食送到长安后,便就只剩下一半。

  甚至陈洛现在了解地方官场的生态环境后,觉得剩下一半,好像还能够说明大汉吏治清明。

  至于收的快且齐的那批官员,多半是和当地的豪强搭上了关系,奉行着“地主家的钱粮全数送还,百姓的钱粮二三五分账”。

  当然,这五成得是朝廷的,不然他们没有必要借豪强来上交赋收。

  想明白这一切后,陈洛颇为感慨,愈发怀念起萧丞相来。

  自己以前靠着墨家弟子的情报,属于在情报上开挂,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感觉非常艰难。

  萧何在担任丞相期间,可没有这样的帮助。

  他单纯靠着个人能力,就将大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哪怕陈洛觉得自己现在有了不少提升,但真想达到萧何那样的境界,在政务上诸事洞明,恐怕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不过纵使如此,自己在代地给刘如意留下的“政治遗产”,已经相当丰厚。

  在官吏层面,陈洛留下这一批人作为核心的架构完全可以支撑五到十年。

  而且他们都是自己慢慢培养出来的,完全值得信赖。

  在这段时间内,刘如意完全不用担心手下没有可用之才。

  在商业领域,陈洛在代国,可谓是从一片空白开始进行建设。

  现在的代地,乃是与匈奴边关贸易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