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5章 快枪手_前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之名,轰传大江南北。

  对于一个“天才”来说,他说在开拍之前,他脑子里已经把整部电影都拍完了、剪辑完了,现在只是把你们这些工具人召集起来,把我脑子里需要的那些成片的镜头“制作”出来……貌似也并不是全无可能。

  于是他不再说什么,反倒是很谨慎地细心观察起来。

  像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完全不需要思索和临时创作,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完全地把演员和剧组都框到自己的框架里去工作的状态,他此前还真是完全没有遇到过——他自己拍戏就是出了名的特别能磨,非得慢慢地把每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镜头,都反复地拍,一直到彻底琢磨透了为止。

  而彭向明,甚至对演员的表演,都并不给出什么太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而是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严格地要求自己的演员要演出什么样子、什么感觉来。

  这样做,当然是极大地有利于提升效率、节约拍摄时间和资源,但演员就被框死了,完全在导演划定的框框里打转悠,很难说会有什么出彩的发挥。

  但是在徐精卫看来,演员自身在剧情大框架下的自由发挥,本来就是电影很重要的魅力之一!

  两个人之间,可以说是严重的理念不合。

  并且徐精卫很是怀疑,彭向明这么拍,最后会做出一团浆糊来。

  这种事情,当然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情,而处于对彭向明的尊重,徐精卫也并没有着急地去批评他这样就绝对不行。

  他只是细心地在一旁悄悄观察,并尝试把彭向明拍过的这些镜头,在脑子里串成一条线——但是,仅仅这么玩了不到两天,他就不行了。

  虽然有剧本在,但剪辑本身就是另外的一项艺术。

  你让一个导演,在剪辑师的帮助下,从多达上千甚至两千分钟的各种素材里,最终把一部电影按照线索组合成型,本来就是一项面对实实在在的各种画面,都需要忙碌竟月、艰难选择和重组的工作,现在连画面都没有,纯粹靠脑子幻想进行排列组合,脑子根本就不够用!

  由此,他越发怀疑彭向明真的能像他说的那样,在开拍前就把电影“剪辑好了”。

  然而,看彭向明的架势,他依然坚持就这么拍。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彭向明看来,《无间道》原版在上映后,固然是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评价,但归根到底,它依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

  其中演员的演技固然可夸,但核心原因其实在于剧本,要演好这部戏,对于演员来说,只要演技达标,然后就按照剧本去正常发挥就好了。

  发挥太“出色”,反倒违背了它商业片的定位。

  观众进到电影院里,坐这一百分钟,只会、也必须是因为这个故事的精彩纷呈和高潮迭起,而爱上了演员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