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章 商业鼻祖_反穿越调查局之先秦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愁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并且因为国家收购,很快就能见到现钱,这样一来,大家肯定会越干越踏实,也越干越有劲。第二,贸易的距离决定了贸易的收益,近则利薄,远则利厚,官方的商团有能力将货物运送到很遥远的地方,更容易创造丰厚的回报,并以此来充实我们的国库,甚至可以直接换回战马、兵器、铠甲等紧俏物资。”

  说到这里,小雅略微顿了顿,接着道:“第三个好处,就是附带价值了。我们的商团在各国做买卖的同时,还有机会结交当地的重要人物,不仅可以设法获得诸侯们的支持,而且还能及时探听各路消息、收集情报,可谓是一举多得。”

  “妙啊!”文种听得一拍大腿,忍不住赞道:“如此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勾践也连连点头:“这位姑娘的策略确实直击要害!我越国向来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粮食出得不多,可这山货水产却不少,百姓们也常有手工行商的习惯。若是能像你说的那样,把货物集中起来,一并运往中原售卖,自然是利润可观。”

  听他这么说,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表示同意,都说小雅的提议非常可行。

  赵亮担心越国君臣一激动,把这笔账直接记在了郑卢雅的名下,赶紧补充道:“其实这些主意都是范蠡大人想的,我们只是略作完善而已。”

  文种闻言微微颔首道:“呵呵呵,就算这位先生不说,我也已经猜到了。大王,当初身在楚国的时候,范蠡就同我讲过他的高论,其中尤以‘农末俱利’和‘平粜齐物’这两个想法最为了不起。刚才那位姑娘所言,正是暗合此道啊。”

  越王勾践不禁好奇道:“哦?那么究竟什么是农末俱利和平粜齐物呢?”

  听他这么问,叶思佳的小心脏险些没蹦出来,因为她根本答不上来。不过幸好文种先开了口,替他解释道:“农者,耕作之人也;末者,商贾工匠也。范蠡认为,谷贱伤农,谷贵则伤末,只有将谷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农民、商人和工匠都可得利,进而维持各自的运转。”

  “嗯,说的有道理,”勾践点点头道:“价格忽高忽低,即便获利颇丰,那也只是一时的。但凡有任何一方受损,迟早也会给另一方带来灾难。”

  文种轻抚胡须,继续讲道:“而平粜齐物之说,则是指在丰收的年份,国家把粮食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再把粮食平价粜出,借以稳定市场和民心。这与刚才那姑娘所说的方法策略,不是如出一辙吗?”

  闻听此言,赵亮和叶思佳都不禁是面面相觑,心中同时暗道:我的天,居然会这么巧?!

  而北大经济系毕业的小雅同学,则显得胸有成竹。她一边认真听文种解释,一边不住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