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六章 有恃无恐的骄兵悍将!_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据说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家中光是田亩,在册的就有四十多万亩,每年收租一万九千石。

  这些田地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侵占了老百姓的民田。

  而且除了田地以外,徐阶家中还有许多织布行,绸缎庄子,负责织布的织女就高达数千人。

  严嵩做了15年的首辅,财产尚不及做了6年首辅的徐阶的十五分之一,所以徐阶更贪。

  大明永乐年间,朱棣有多恨贪官,后期那些官员就有多贪婪!

  这种贪污腐败,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以后........

  道德品行还有职业节操这种东西,一直都是不怎么靠得住的。

  朱瞻基默默的在脑中思考着,随后把散落在地上的奏折,全部都给捡了起来,整齐的放置在御案上面。

  身前,忽然传来朱棣淡淡的声音,“你都看过了?”

  朱瞻基抬起头看向皇帝,默默的说道,“爷爷,我都看了!”

  朱棣的神色有些疲惫,坐在龙椅上,手倚在御案上,开口问道,“你说说,应该怎么办?”

  “孙儿认为,此事如果是真的......”朱瞻基看了看朱棣的脸色,小声的说道。

  “督察院御史的头上也只有一个脑袋,他们哪敢胡乱参劾这些武将!”朱棣开口打断了他,随后摆了摆手,目光怔怔的盯着朱瞻基,再次开口说道,“你小子得跟爷爷说句老实话!”

  “既然这样,两种办法,一是秉公办理,二是皇爷爷敲打一番,让他们自己反省(fanxing)!”朱瞻基面容肃穆,朗声说道。

  “这些骄兵悍将,要是知道反省自身,也就不会闹出这么多的麻烦来了!”朱棣恨恨的说道。

  朱瞻基算是看出来了,其实老爷子的内心也是在犹豫不决。

  老爷子对待问题的方法一向是简单粗暴,不听话的,觉得这人是有威胁的,一刀杀了就是。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棣,年少时就跟着徐达、冯胜这一帮叔伯们骑马打仗了。

  明朝建立后,也是被派到北京来守卫边疆,靖难之后更是五次亲征漠北,平定安南交趾之乱。

  现如今,蒙古鞑靼部都还没有完全被杀绝,所以哪怕只是为了防备外患,朱棣也不会无缘无故杀了手下的功臣宿将。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靖难之役的教训。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大肆诛杀功臣,只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善于防守的长兴侯耿炳文(后来还被朱允炆自己废掉了),结果朱棣起兵靖难,建文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能打过他的,活生生地让“以天下制一隅”这句话成了个笑话。

  试问,朱棣自己就是靠着“朱元璋几乎将功臣宿将诛杀干净”的时机,才造反当上皇帝的,自己又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请收藏:https://m.bi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